泾川县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

本报告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、《甘肃省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》、《平凉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》的有关规定编制而成。本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从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止。

一、概述

2015年,我县以“全面加强政府信息公开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、大力推进阳光政府建设”为总体目标,持续加强平台建设,不断优化公开内容,建立健全长效机制,较好地完成了市上下达的政府信息公开任务。

一是全面推进主动公开。坚持以政府信息公开原则,对所有不涉及国家机密、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,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。不断加大行政审批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的公开力度,加快推进行政权力阳光透明运行。及时准确公开征地拆迁、土地使用权出让、产权交易、政府采购和保障性住房分配等方面的信息,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,主动接受群众监督。加强环境信息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公开工作,依法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社保、医疗等办事窗口的办事制度公开,将办事项目、办理依据、工作流程、审批要件、收费标准与服务时限等要素向服务对象公开,让办理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。

二是健全公开机制。依照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及全县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》,修订完善了《泾川县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办法》、《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》及《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》。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,细化分解归类,并根据归类情况在门户网站设立对应栏目予以发布。实行依申请公开制度,各乡镇、部门结合各自情况,确定政务公开分管领导及专门工作人员,严格按照受理、审查、处理、答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公开。坚持信息保密审查制度,按照“谁申请、谁公开,谁公开、谁负责”的原则,明确保密审查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分工、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,确保不发生任何泄密问题。建立信息发布协调机制,发布的信息涉及多个部门的,由县政务公开办衔接沟通确认,并上报县政府审核,确保了发布的信息准确无误。

三是创新公开载体。强化载体建设,创新公开形式,充分发挥新型媒体的纽带作用,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紧密结合,确保了公开效率。完善政府网络平台建设,积极筹措资金,对县政府门户网站及乡镇、有关部门子站的版面做了进一步优化,创建公共服务、政民互动等相关模块,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网络平台。及时办理网民留言,坚持定期督办,及时反馈,年内共收到网民留言1263条,办结回复1263条,办结率100%。积极办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,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,全年共受理便民服务热线131项,办结131项,群众满意度达98%。切实深化政务服务,按照省市要求,建成了县政务服务中心及16个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并规范投入运行,全年共承办各类事项10925件,全部通过led电子显示屏、政务公开系统予以公开。

四是扩大公开范围。进一步扩大公开内容及范围,坚持定期收集,及时发布,保证了公开效率及质量。着力推动重点部门信息公开,及时对土地使用权出让、产权交易、土地规划、重大项目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的公开。加强县乡两级财政预决算及“三公”经费公开,按照市上统一要求,在门户网站设立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专栏,及时发布了《2014年全县财政支出决算情况》及《2015年全县财政预算及“三公”经费预算安排情况》,网站点击量达千余次。强化公共服务信息公开,重点推进事业单位招聘、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落实,城乡低保、重大病救助、城乡合作医疗申报审批程序及办理结果的公开,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。加快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,完成“三张清单一张网”建设,共公布涉及31个单位的权责清单64308项,其中,权利事项2918项,责任事项24958项,追责情形36265项,公共服务167项;发布70个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清单93项,公开14个单位的扶贫清单108项;收集公布83个单位的便民服务事项1359项。保证了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。

二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

2015年,全县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283条。

(一)公开的主要内容

1.各级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主要类别:包括机构职能、政府文件、政府办公室文件、政府重要会议、政府重点工作、规划计划、政府人事任免、政府应急管理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、政府职权事项及其他依照法律、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重要信息。

2.各部门(单位)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主要类别:包括机构职能、政策法规、规划计划、办事指南、服务程序、业务工作、行政职权事项及其他。

(二)公开形式

为了最大限度地公开政府信息,我县采取以市、县(区)政府门户网站为主体,以新闻媒体为骨干,以各级各类政务公开场地为阵地,以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为补充,多形式多渠道建立了信息公开通道。

1.门户网站。在“中国·泾川”门户网站设立了“政务公开”栏目,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之一,公众通过网站可以查阅全县各级、各部门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。

2.新闻媒体。泾川电视台、泾川政府微博等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及时、快捷地刊播各类最新政府信息,并开辟专题栏目(节目),及时发布信息,提高了公众的知晓率。

3.信息查阅点。在各类图书、档案场所、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信息查阅点,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查阅服务。

此外,对一些阶段性政府信息,还通过政务短信、信息专栏、电子显示屏、触摸屏、出租车流动电子显示屏等各类载体及时予以发布。

三、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

2015年,全县各级部门无依申请公开事项。

四、咨询受理情况

2015年,我县共受理政府信息咨询1850人(次),其中当面咨询456人(次)、电话咨询131人(次)、网络咨询1263人(次),主要是查询文件、政策规定、信访件办理等,各受理单位及时作了当面答复或通过电话、网络方式分别进行告知。

五、复议、诉讼和申诉情况

2015年,我县没有政府信息公开复议、诉讼和申诉案件。

六、政府信息收费及减免情况

2015年,我县没有收取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费用。

七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

今年以来,尽管我县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也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与省市要求相比,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主动公开意识不强、公开方式不够灵活、公开渠道拓宽不够等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分析,切实加以解决。一是切实加强宣传引导。不断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报道,引导群众关心政府政务公开,依法有序参与政府信息公开,合理合法运用《条例》保护自己的权益。加强对全县领导干部和政府信息公开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指导,将政府信息公开与日常工作同安排、同部署。确保重要会议、重大活动、及时通过网上公开,切实提升党政机关政务公开意识,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。二是不断完善系统平台运用。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梳理整合,完善公开数据库及公开范围。持续推进县乡两级电子监察及政务公开系统平台建设及应用,加快全县党政机关微信、微博平台运用。将行政权力运行、公共资源配置、公共监管以及公共服务等信息全部列入平台公开。同时,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领域入手,重点抓好财政预决算、行政机关收支、重大项目建设信息、精准扶贫政策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信息的公开力度。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,适时通报检查情况,对政府信息公开滞后的单位,制定细化措施,加强督促指导,责令限期整改。制定有效制约机制,将政府信息公开与单位年终考核挂钩,直接影响本单位的考核排名。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泾川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6年2月26日

 

 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