泾川县突出三个关键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

今年以来,泾川县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,精心编制方案,严格规范实施,取得了较好成效。年内计划搬迁672户2738人,涉及12个乡(镇)30个村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5户2493人,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57户245人,概算总投资1.58亿元。目前13个集中安置点、5个分散安置点已全面开工,建成住房主体488户。一、突出“四个注重”,精心编制建设规划。充分结合县情实际,精心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,按村编制项目建设规划,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。注重城乡一体发展。坚持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抓手,充分发挥项目撬动效应,持续改善项目村基础条件,加快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,积极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,努力实现以城带乡、城乡统筹的目标。注重整合项目资金。在保持原有管理渠道不乱、资金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,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资金为基础,积极引导整村推进、农业综合开发、土地整治、基层政权建设、危房改造、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资金向安置区倾斜,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整体效益。注重突出地域特色。坚持保护传承传统民居风格,深度挖掘建筑文化内涵,精心编制风貌特色规划,最终确定以“青砖灰瓦白墙”陇东民居特色为主体格调;在统一风格的前提下,精心设计7种户型供群众选择,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、人文特色和时代特色。注重培育增收产业。将发展壮大特色产业、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基础性工作,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适宜产业,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。二、严把“四道关口”,切实保证工程质量。把建筑安全和工程质量作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关键环节,严格技术标准,狠抓质量监管,全力打造“民心工程”、“德政工程”工队资质关。严格按照《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规范项目规划、实施方案、初步设计审批程序,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、合同制和公示制,有效杜绝了无资质施工企业参与工程建设。严把技术标准关。严格执行“强基础、打圈梁、现浇板、抗震柱、拉结筋”的技术标准,把上下圈梁和构造柱作为农宅建设的关键环节,全面落实抗震设防措施,群众住房安全和抗震标准进一步提升。严把材料进场关。切实加强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质量检验,由建设单位确定人员,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,从严把好水泥、沙石、钢材等建筑原材料进场关口。严把质量监督关。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乡、乡镇领导包村、技术人员包工程、一般干部包农户的质量安全包抓责任制,县上组织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,乡村两级质量安全自管小组蹲驻现场加强监管,对重点部位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监督和严格把关,形成了层级管理、分户落实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,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。三、建立“四项机制”,全力推动工作落实。把机制创新作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重要保障,强化领导,规范程序,完善措施,确保了项目依法依规实施。强化组织领导机制。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,县委、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,相关部门和乡(镇)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,逐级细化任务,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,形成了县委政府主导、职能部门联动、乡村合力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。实行脱贫责任机制。认真贯彻“省负总则,市州协调,县区落实,移民到村,责任到户,搬迁到人”的原则,建立县、乡、村联动机制,层层签订易地扶贫搬迁承诺书,明确了任务,靠实了责任,确保了搬迁数据真实准确,脱贫成效落到实处。严格资金监管机制。按照《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》,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,专款专用,严格落实报帐制度,按工程计划核实使用,采取“直通车”的方式兑付补助资金。同时,加大项目审计力度,组织财政、审计部门对使用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审计,有效杜绝了挪用、改变资金用途和使用范围等问题的发生。县政府成立了泾川县广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,确保了投资计划顺利承接下达。创新督查考核机制。严格按照省市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,全面落实年初安排、月通报、季督查制度,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确保了工程进度、建设质量、补助资金“三落实”。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