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

“十一五”以来,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,大力实施生态立县、工业强县、产业富县、开放活县、人才兴县“五大战略”,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、体制机制创新、和谐社会建设,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,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,为“十二五”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-----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,到2011年底,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6.2亿元,年均增长11.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.1亿元,年均增长35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.30亿元,年均增长21.8%;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达到12.6亿元,年均增长17.5%;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300万元,年均增长14.1%。

-----基础设施条件显着改善。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,争取实施各类建设项目629项,完成投资60.3亿元,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等中省重大项目进展顺利,高平中学等66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面竣工,农村饮水安全等49个扩大内需项目加快实施,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平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西长凤高速公路、西平铁路建设进展顺利,结束了我县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历史;建成中山大桥、安定大桥等桥梁5座,实施泾荔、后党、高邵、高太、蒋丰、县城至张老寺等通乡油路165公里、通村油路262公里,提前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;新增自来水用户28960户,自来水通村率、入户率分别达到95%和85%,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化县目标;实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208.1公里,电力、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;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7.3万亩、荒山造林6.1万亩,新修梯田14.2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.4平方公里,荣获“全国绿化模范县”称号。

-----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。特色产业开发强力推进,新建果园18.37万亩,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51个,搭建大中拱棚17831座,修建日光温室1755座,跻身全省果品大县、牛羊大县、蔬菜大县行列,特色产业在扩规模、抓管理、强龙头、树品牌、增效益上取得重大突破,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.4%。精心实施新农村试点乡、示范区、试点村建设,编制完成村庄规划138个,建成新农村试点示范村68个、“三清五改”示范村60个,新建、改造小康屋20460户,小康住宅比例达到27.2%,高质量完成省列新农村建设第一轮试点任务,被继续列为第二轮试点县,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、全市前列。

-----工业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领域。精心实施工业集中区建设,循环经济产业园水、电、路、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,被列入全省36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;大力开展招商引资,先后建办了恒兴果汁、天纤棉业、福润禽业、华润陶瓷、家园陶瓷等重点骨干企业;加快石油煤炭勘探开发,累计试产原油2.85万吨,布设煤炭探井37口,完钻30口,初步探明了资源储量,为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-----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。集中实施职教中心、法院、社会福利中心、泾川三中等城北开发重点工程,县城规模进一步扩大,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1.07%;加大旧城区改造提升,建成回中广场、新景花园住宅小区等重点项目,完成中山街、青年路、泾州街等街路改造,城区基础设施更趋完备;坚持城乡统筹、一体推进,高平、玉都、党原等中心小城镇开发迈出新的步伐,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。

-----旅游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。集中实施大云寺、王母宫、田家沟等重点景区建设,大云寺·王母宫、田家沟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温泉宾馆晋升为四星级饭店,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,“王母故里·佛道胜地”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,被评为“全省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先进县”。

-----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。依托灾后重建、校安工程等建设项目,新建改造各级各类学校148所20万平方米,消除危房12万平方米,其中:全部消除D级危房11.4万平方米,乡镇中学、中心小学新建改造面达到70.8%,农村小学达到24%,集中实施职教中心迁建、中街小学改扩建、泾川三中建设等工程,城乡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;全面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,妥善化解“普九”债务,扎实推进“两基”攻坚,五年共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9533名,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。建成县中医医院和县医院门诊楼,对14个乡镇卫生院和210个村卫生所进行了标准化改造,县、乡、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。精心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、村级文化广场等文体惠民工程,开工建设县城体育中心,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更趋完善。科技贡献率由2006年的37%提高到41%,两次荣获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”称号。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,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通过验收。

-----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,兑现退耕还林补助、种粮补贴等各类补助资金4.94亿元,人均达到2370元。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,多方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942名,本县籍本科生、大专生安置率分别达到90.4%和64%。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、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,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,建成城市廉租住房993套46650平方米,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880户35.1万平方米,被省政府授予“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。多方增加城乡居民和干部职工收入,干部职工津贴补贴达到过渡标准,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达到3756元和12600元,同比增长15.6%和12.0%,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。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